?
“巴纳姆效应”,这届年轻人,为什么沉迷玄学?
?
前几天,朋友说:“你知道当代年轻人的三大精神支柱吗?”
我:“工作、吃瓜、嗑CP?”
她摇摇头,说:“锦鲤、星座、塔罗牌。”
我???
抑制不住好奇,我点开B站,搜了搜“塔罗占卜”,视频播放量能上百万。
标题直击人心:
“测一生良缘几何,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随机选一张牌,来告诉你最近的生活”
“你前世的故事,今生的你”
......
我怀疑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如果再去微博搜搜“星座”,你会发现,阅读量高达84.9亿。
朋友说:“你是水瓶座,你看这写着,水瓶座的特质:琢磨不透、神秘、自我、反叛、聪明、有趣。是不是跟你很像?”
我赶紧摇头:“我不是我没有。”
她继续念下面一段:“水瓶座也是个孩子气的星座,这就是你呀,你现在反驳的样子就很孩子气啊。”
是时候拿出我在普通心理学课上学到的知识,讲讲玄学了。
?
?
01
?
《第三次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的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每4个中国人中,都至少有一个人相信玄学,有算命行为的受访者高达40%。
对我朋友来说,早上醒来,看看星座,查查运势,是必备日程。
今天桃花运不错,她便仔细打扮一番。
明天可能跟人发生冲突,她便一整天不怎么搭理我,毕竟少说少错。
下周适合做些改变,她又终于能下定决心投投简历,试试跳槽。
可是,光是“玄学”两个人,都透露着不靠谱的气息么?
让我来试着描述一些你的性格,看看这段描述准不准:
你需要别人喜欢你、欣赏你,但你通常对自己要求苛刻。
虽然你在个性上的确有一些弱点,但你通常能够设法弥补。
你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还未能变成你的优势。
从外表来看,你是一个讲求自律和自制的人,但内心却常常焦虑不安。有时候,你会强烈地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或正确的事情。
你倾向于让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和变得丰富多彩,在遇到约束和限制时你会感到不满。
你很自豪自己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如果没有令人满意的证据,你不会接受别人的观点和说法。
不过,你也觉得在别人面前过于直言不讳并不是明智之举。
有时候你很外向,比较容易亲近,也乐于与人交往,但有时候你却很内向,比较小心谨慎,而且沉默寡言。你有很多梦想,其中有一些看起来相当不切实际。
事实上,这是我背下的一段话。
每次有新认识的朋友听说我做心理学,他们常会问:“那你能猜到我在想什么吗?”
这时,我就背出上面一段话。
绝大部分的人会告诉我:“太准了,心理学太神奇了吧,这完全就是我呀。”
?
?
02
?
这段话神奇的秘密是什么?
这要说到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教授弗瑞尔找了一本星座书,从不同的星座说明中挑选了10句话,凑成了上面那段文字。
然后,他拿着这段文字,跑到自己开设的“心理学导论”课堂中,告诉学生,需要他们完成一项性格测试,希望大家看完描述,依据描述的准确性打一个分数。
0代表非常不准,5代表非常准确。
有意思的是,87%的学生认为很准,打了4分或者5分。
为什么准?
这背后有两个心理学效应。
第一,巴纳姆效应。
就是说人们倾向于相信一个很笼统、很大众的性格符合自己。
第二,谄媚效应。
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让他们自己看起来更正面、更积极的事情。
?
?
03
?
那,玄学是否就只是骗人的把戏?
并不!
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
心理学家艾森克为了研究星座和性格是否真的相关联,在梅奥占星学院调查了多人。
结果发现:人们的性格真的和星座描述完全一致。
整个占星界都沸腾了,占星学期刊《现象》宣称,这些发现“可能是本世纪占星学上最为重要的进展”。
但艾森克怎么也想不通这个结果,于是又做了两个实验。
第二次实验,他找了名孩子,他们几乎没听过性格和星座的关系。
第三次实验,他再次调查成年人,只不过不再只将调查对象限制为占星学院的学生,而是对占星学了解程度各不相同的人。
第二次,孩子的性格和星座描述没有任何关系。
第三次,进一步证明了这样一件事。
出生时的星象位置并不会对一个人的个性产生什么魔法效应。
然而,的确有这么一些人,由于对占星学中星座和性格之间的关系非常熟悉,竟然真的就变成了具有某种星座特质的人。
是的,“玄学”对某些它的追随者而言,如同一剂慢性*药,真的限制着他们人生的可能性。
04
?
有的人跟我聊几句,然后会问:“你是什么星座的呀。”
“水瓶座。”
“真的呀,我跟水瓶座特别合。”
你看,星座的确有很强的社交属性。
将玄学作为生活的调味剂,也未尝不可。
就像《爱情公寓》里那段话:
当面对两个选择时,抛硬币总能奏效。
并不是因为它总能给出对的答案,而是在你把它抛在空中的那一秒里。
你突然就知道,你希望的结果是什么了。
关键是,要清楚它只是帮助你找到内心答案的一个小工具,而不该成为指引你生活的准则。
不要让“玄学”限制你人生的可能性。
?
?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