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巴巴纳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福勒效应巴纳姆效应告诉我们什么
TUhjnbcbe - 2022/5/29 15:48:00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405.html

一、实验事实

年,心理学家福勒(BertramR.Forer)给他的心理学学生们做了一个心理测试,他宣称给每位学生发了一份基于各人考试成绩得出的“人格概述”,要求他们在0(不符合自身情况)到5(符合自身情况)之间给这份概述打分。

所有学生获得了同样的一份材料,内容如下:

“你强烈地需要他人喜欢并尊敬你。你倾向严格要求自己。你拥有客观的潜能未被发挥于你的长处。你有能力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你有着严格自律的外在,内在则充满担忧和不安全感。你会时常质疑自己是否做了正确的决定或做了正确的事。你更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化,在受到约束和限制时会变得不满。你为自己能够独立思考而自豪,在未经充分证明之前你不会接受他人的评价。你认为过分将自己暴露给他人非常不明智。有时你外向、友善、善于交际,有时则内向、谨慎并有所保留。你的一些抱负不切实际。你人生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获得安全感。”

学生们为这样简短的一段文字打出了4.26分的平均分,即认为它非常符合自身情况。

这段文字是福勒从杂志摊上的星座书(Astrologybook)里拼凑而成的。

仅仅这样一次实验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为了检验它,在另一次测试中,学生们使用了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但每人都获得了一份由专家给出的“正确评价”以及另一份“完全虚假的材料”。虚假材料当中也使用了与上面引文当中相似的“模糊”又“概括”的词句。学生们被要求在两者中选出更符合自身情况的,结果有59%的学生选了那份虚假的。

年,美国心理学家PaulMeehl在论文中以“制作出”这些模糊的人格描述字句的巴纳姆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效应,从此福勒效应也被称为巴纳姆效应。

福勒效应揭示了什么?

对足够模糊、概括、可以泛用于几乎所有人的人格描述,有超过一半的人会认可。

但只针对人格描述么?

二、福勒效应的现实例子

春晚小品《卖拐》里本山大爷对范伟用的就是这一招,台词大致是:“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感觉没感觉到浑身某(mao)个部位跟过去不一样了?你想!你慢慢儿想。”

没错,不用非得专指人格描述,在特定情境中,在特定问题上,一般人还是很容易中招的。实际上人有这么一种“脑补”的倾向,即把眼前模糊的不确定的现象、情况,与曾经经历过的、真实可靠的记忆、体验去比较。一个简单的例子:

谁都会把“它”看成三角形吧?白色三角形错开六十度压着黑框三角形?

实际上没有这个图形。

事实上,给出的描述越概括,提问者表现得越笃定、权威、不容置疑,越容易取信于人。《卖拐》里本山老师也是先铺垫了很多其他情节,“强迫”范伟持了信任态度,才可以“成功”。类似的情况还有比如,卖保健品时对疗效的描述,卖理财产品时对利率收益的描述等。

实际上没有疗效,实际上没有办法保证那种收益。

三、什么人没有上当?

福勒实验的学生没有给出5分的平均分,明尼苏达测试中也有41%的学生没有“上当”,这是为什么?

假如你本科是学化学的,你会信微商卖面膜的宣传语吗?假如你是券商的律师,你会“参考”电视上吹得天花乱坠的那种“股评”吗?

简单来说,你需要足够“专业”,当你使用的不是“脑补”的那种类似本能的模糊的能力,而是你专门的知识和逻辑体系时,你可以免于上当。此外,你得敢于对对方表现出的权威性持怀疑的态度。比如,若干年前我和几个朋友曾经误进了一个号称是景点的“寺庙”里玩耍,有一位同学没忍住交了解签的钱,我们其他人偷听了一部分解词,不出所料,全都是模棱两可的词,我们其他人在记忆里也能强行凑出适合它们的经历。我忍住了“踢馆”的心情,拽走了这个朋友。

四、对占星的启示

仍在使用那些模糊的人格描述的……就别称自己是占星师了吧。打着Astrology的旗号,卖不出合格产品的人占大多数,他们还顺带毁了占星的名声。有多少人以为星座性格那一大堆模棱两可的“描述”就是合格的占卜?摆好圈套等你自己跳的“模糊提问式”行不通,清晰明了的“陈述说明式”才行,对不对,准不准,一目了然。

打着“心理”占星的旗号,滥用心理学名词概念,利用相似的效应,等着无辜可怜的盘主自己上当的,哎,应该清除出这个队伍。

如何破除那种“模糊的人格概述”带来的“忽悠效果”?

一方面靠占星师的自律,不使用那些暧昧模糊的字句,不使用“有时这样有时相反”的描述等着盘主“对号入座”。

另一方面靠盘主自身对细节的执着,比如想知道模糊、概括、偏感觉和体验的“好不好”还不够,还得从具体、偏理性和实际做法的角度追问,比如怎么个好法,分几个阶段几个步骤变好,每个阶段持续多久,各自用什么方法处理,处理过程有没有特别的注意事项,有没有更加显著的特征以辅助自己分辨它们等。

我遇到过很多认真计较的盘主,一般第一次跟我反馈时都会着重强调“哪里对是觉得对”,“哪里对是真的发生了连细节都对得上”,“哪里不对是无感”,“哪里不对是因为还没发生所以没法验证”等等。而且还有很多人最终告诉我,他们在“其他很多个占星师那里都无法获得进一步细节上的说明和确认”才找到我,但这么执着坚持的毕竟是少数吧,真希望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不知道有多少“占星师”最怕盘主“问东问西”……我最开心的就是被问“你知道上礼拜发生什么了吗”的时候,我说“应该是跟XX的合同签下来了”,对方一拍大腿“太对了!”

五、

福勒老师当年摘抄的杂志应该只是冠了Astrology的名,他或许不了解占星真正应该是什么样的,起码他的认知跟我现在理解使用的占星体系应该有极大差别。

对广大对占星持友好或中立态度的爱好者而言,用自己的太阳星座的某些模糊特征给自己贴完标签之后,绝对能够发现身上还有多数特征、做法、经历没有被包括进去,不放弃对它们的追寻和确认,才可能一点一点了解自己。

也希望大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多帮帮那些被扩大了影响范围的福勒效应忽悠欺诈的朋友……

左手天命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勒效应巴纳姆效应告诉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