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鉴,每天一张至美古典名盘
巴伦博伊姆对贝多芬的作品着力甚深,从这套贝多芬作品录音当中便可看出其中脉络。套装网罗了他从年到年在EMI,Erato以及Teldec时期的贝多芬作品录音,其中包括了:奏鸣曲全集(录制于年代)、交响曲全集与钢琴协奏曲全集(年代在柏林完成的录音版本)、《费黛里奥》(贝多芬生平唯一一部歌剧作品)、《庄严弥撒》、小提琴奏鸣曲与钢琴三重奏全集(与祖克曼、杜普蕾共同演奏)。不管是不是乐迷,“贝多芬”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意义,不仅仅是作曲家。他在作品里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早已超越音乐或艺术的疆界,成为人类在与命运环境搏斗、奋斗的重要依靠,同时也是人类追求自由的重要象征。年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巴伦博伊姆在乐坛活跃了超过半个世纪。“乐圣”贝多芬对他而言,便是精神领袖般的存在。他说:“从各个角度来看,贝多芬是个崇尚自由的人,勇气十足,这是理解、演奏他的作品的重要关键。贝多芬告诉演奏他作品的人,不要害怕面对挑战,甚至鼓励演奏者挑战极限。”
从10岁首次公开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那天起,他对贝多芬的探索持续了将近70年,无论是以钢琴家还是指挥家的身份。尽管经验丰富,但每一次又都是新的学习。有乐评认为,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去深入挖掘贝多芬作品中的人文哲学,他的贝多芬是“多维”的。在听巴伦博伊姆的贝多芬作品录音时,我们会发现他的演奏带有不少前辈钢琴家的气质,一些细节的处理如出一辙,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悲怆奏鸣曲》、《热情奏鸣曲》和《月光奏鸣曲》。他并不强调音色必须弹得多么多么华丽,有时太华丽以至于艳丽反而不对。
巴伦博伊姆在演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时,常带有交响乐思维,他把贝多芬的奏鸣曲和交响曲做了艺术上的关联理解,这使得他演奏的奏鸣曲带有更宽广的音响效果和更宏大的表现力。他在演奏《锤子钢琴奏鸣曲》(这个名字有很多种译法,不必纠结)时,更是将这种思维发挥到了极限。
在处理思想性最深刻的晚期三首钢琴奏鸣曲时,巴伦博伊姆侧重于将它们表现得更内敛、更深沉,音符之间的连络受内心情绪的驱动——这个情绪不是简单的喜怒哀乐,而是因思考而生的情绪。
比起许多人在演奏时脑子里先假想一个具体的画面和情节,再用这个画面或情节指导自己演奏的做法,巴伦博伊姆更多地从音乐本身的内容和逻辑来思考应该怎样演奏作品。这个思路很适合演奏结构严谨、思想深刻、内容抽象的古典主义作品。因此他的贝多芬,也常被看作权威版本之一。
这套专辑中,巴伦博伊姆以钢琴演奏为主,部分录音担任指挥;参与演录的名家很多,包括小提琴家祖克曼、帕尔曼;大提琴家杜普蕾、马友友;男高音多明戈等。负责协奏的乐团则囊括柏林爱乐乐团、柏林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芝加哥管弦乐团等世界顶尖交响团体。
巴伦博伊姆《贝多芬作品集》35CD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珍藏往期回顾:
7岁小女孩与管弦乐团奏响巴赫F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帕尔曼:兼具斗牛士的神经、女人的活力、不受身体限制的演奏14岁的基辛演绎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