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荣清的报告题目为“锡石U-Pb年代学研究进展”。该报告围绕锡石U-Pb定年的科学问题,详细介绍了锡石U-Pb年代学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锡石U-Pb年代学对锡钨稀有金属矿床成因研究的意义:(1)厘定出纳米比亚西南部存在两期锡成矿事件,早期锡成矿(-Ma)与泛非造山事件有关,晚期锡成矿(~Ma)与非造山的碱性杂岩体有关;(2)确认位于Kaapvaal克拉通的非洲斯威士兰Sinceni锡矿为全球最老锡矿(Ma);(3)发现花岗岩中存在继承锡石;(4)通过对加拿大SullivanPb-Zn-Ag矿床锡石显微结构和年代学的研究,证明锡石U-Pb年龄记录了多期构造热事件叠加。最后章荣清老师提出锡石U-Pb年代学研究展望:(1)锡石微量元素可用于建立不同类型矿床的指纹判别标志;(2)人工合成锡石有可能成为微量元素以及锡石Sn-O-Hf同位素标样;(3)锡石U-Pb年代学研究有助于不断完善全球锡成矿时代格架。
刘鹏的报告题目为“锡石在锡矿成矿作用中的研究进展与问题”。刘鹏首先提出锡石微量元素可以用来判断矿床的成矿类型、指示矿体和岩体的距离从而进一步用来指导找矿勘查,同时,锡石锡同位素可以指示氧化还原反应、气液两相分离等同位素分馏现象;然后介绍了岩背斑岩锡矿和西岭锡矿的锡石的年代学、微量元素、锡同位素等特征,表明东南沿海发育一期早白垩世(-Ma)锡多金属成矿系统,指出东南沿海晚白垩世火山盖层下部可能存在早白垩世锡多金属成矿系统。此外,将岩背锡矿与国外研究对比,提出,武夷山地区具有更好的斑岩锡矿找矿潜力。最后,就目前锡石微量元素以及锡同位素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青年工作委员会李健、颉炜供稿)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