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法新社7月7日报道,印度总统办公室对外宣布,12名部长在内阁改组中辞职,包括卫生部长、环境部长、教育部长等核心政府要职。
而后,一共多达43名内阁部长在总统府举行的仪式上宣誓就职,在重组的莫迪内阁中,又额外地增加了25名部长,达到了空前的77人。
此番,根据有关报道分析称,莫政府借此内阁“大换血”,目的就是一方面扭转因疫情政府抗疫不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为自己明年在多个地方选举邦议会提前铺好道路。
这次内阁重组是莫迪年连期上任以来首次改组,同时也是他年以来就职总统后最大的一次“换血”行动。
坦白地说,莫老仙本次因印度二次暴发,给自己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印度国内“呼吁莫迪下台”的声音屡见不鲜,所以借助本次内阁“大换血”的手段,试图挽救自己的声誉,为自己即将“第三次连任”做准备。
在《今日印度》8日详细指出,改组后的新内阁增加了很多女性部长,莫迪此意表明打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政府形象,脱离印度传统阶层歧视的弊端。
同样,其中多名出身印度落后阶层(即低种姓)部长人员,被莫迪重用,他们普遍“年轻”,平均年龄都在36~69岁之间,属于印度政坛史上”最年轻的内阁“。
可以这么说,莫迪本次内阁重组,首先脱离印度阶层封建毛病,采用”低种姓人群“或女性任职政府官员。
其次,也体现了莫迪对前期抗疫工作不利的指责回应,而如印度卫生部长瓦尔丹等人,就成为了莫迪的“替罪羊”。
引述印度反对党领导人奇丹巴拉姆的公开言论,瓦尔丹辞职恰好证明了莫迪承认“前期印度政府抗疫不力”的责任表现。
如此,莫迪“甩包袱”给瓦尔丹让其背黑锅,一方面重新塑造自己“决心抗疫”的形象,为自己即将连任铺路。另一个就是把负面责任引咎到属下身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可见莫老仙这招“一石二鸟”的手段,玩得真的溜,像极了“老板出岔子,员工承担后果”的职场现象。
而本次内阁“换人事件”一个引起非议的目标,即关于印人党通过事件布局,助力于明年多地邦会议取胜的局面,恢复支持率。
根据印媒分析,地方选举的“关键战场”,北方邦,组建的新内阁中,至少有6名新部长来自该地,而在今年4月,印人党在西孟加拉邦地方选举中惨败。
所以,莫迪为了尽快扭转败局,通过“大换血”,以抗疫不力甩锅的方式,排挤掉旧内阁中的反对党派势力,并以北方邦为关键选举地点,提前做足了准备。
莫迪重组内阁可以看成一场”政治活动“,也被人称为”莫迪内阁2.0“,让印度人民重新唤起希望。
在印度《商业标准报》写道,新内阁是一个关乎政治和治理的内阁,也是莫迪掌政7年中最为复杂的一次改组,他们面临的挑战十分间距,印度疫情仍处在随时暴发第三次的危机中。
最后,关于外界对”莫迪内阁重组“的说法,有人认为他是为了实现自己连任的政治私心,也有声音认为,莫迪政府充分吸取了教训”去其糟泊“,朝着良好方向进发。
其实不管哪一种说法,莫老仙开始重视国内疫情,出发点是好的,至于最后新内阁表现成果怎么样,我们静观其变,重要的是,但愿莫迪不要再出现像前阵子“疯癫”的表现,一度让印度民众深陷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