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全世界的战场,可以说对坦克装甲车辆都是极其不友好的环境,一些在冷战时代曾经被各种吹捧的主战坦克,纷纷在现代战争中被无处不在的反坦克导弹给砸了牌子。而坦克的主炮装备强大的穿甲弹,就是时刻准备与对手的主战坦克在米之内距离上互相发射“穿甲钢针”进行决斗,以体现谁才是真正披坚执锐的王者。但是最近30年来,也就是从海湾战争之后统计,真正被穿甲弹击穿而导致损坏的坦克,全球加起来也不到10辆,但是被各种聚能战斗部的反坦克导弹和反坦克火箭弹击毁的,加起来恐怕得有辆以上了。由此可见,绝大部分上了战场的主战坦克,还没看到想象中可以发射穿甲钢针的传统对手在哪里,就已经稀里糊涂地被打飞了炮塔。在这些已经飞了炮塔的现代坦克中,T式系列就不用多说了,
从T54到T64,再到T72和T80,甚至最新版本的T90。在实战中飞炮塔最多的就是它们这个家族,如果说海湾战争之后被打飞炮塔的全部坦克有辆,那么T系列就要有辆左右。这与这类坦克参战率很高,同时不具备炮塔尾部防爆弹舱,一旦被击穿,必然猛烈殉爆导致飞炮塔都有直接关系。而原本以为长期“金身不破”的M1系列和豹二系列,在最近10年的局部战争中也开始飞炮塔。关于这个问题在也解释过了,就在于这两种大炮塔的坦克,虽然都有炮塔尾部的防爆弹舱,但是实战中,为了多携带弹药,导致仍然和T系列一样,在座圈周边和驾驶舱侧面都塞上不少炮弹。因此这些西方坦克一旦被破甲弹击穿,打在内部的弹药上,同样会猛烈殉爆。有殉爆必然有飞炮塔现象,差别只不过是炮塔到底能飞多远。
M1系列炮塔应该比T72的炮塔重一倍有余,而且两者和底盘的连接方式也有区别。这就造成如果T72内部猛烈殉爆后,自身炮塔可以瞬间飞出10米之外,那么同样当量的内部殉爆。M1系列的沉重炮塔只能飞出3到5米,但是飞出3到5米的炮塔和飞出10米炮塔有多大区别吗?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飞过炮塔的西式坦克,可能就是英国的挑战者2了。有人说了,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也没有飞过炮塔啊。其实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在中东有过批量被炸毁的记录,只是据说法国方面可能做了工作,高价收购了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主战坦克被当成击毁的照片和录像。因此被外界误认为勒克莱尔从来没有被击毁过。挑战者2主战坦克从来没有飞过炮塔,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参加实战的次数相对很少。
最近30多年,挑战者系列主战坦克,除了参加过一次海湾战争,就再也没有参加过其他的实战。而即使海湾战争中,挑战者2坦克也没有像M1系列那样和T系列坦克短兵相接,直接开始钢针互射。当时的英军主要负责巴士拉战场,对手的坦克并不多,反倒出现了两辆挑战者2相互发射炮弹都命中了对方的误击。同时还有空中的A10攻击机把一辆挑战者2坦克当做了敌对的地面目标进行了攻击。一场大战下来,只有这2次是所谓直接交火,但是都没有发展到最终飞炮塔的程度。在海湾战争之后,西方的主战坦克,包括M1和豹2坦克出现被击毁飞炮塔的情况,基本都是出口版参战的结果。包括法国的勒克莱尔也是出口版参战后出现被击毁的现象。而挑战者2坦克从来没有出口过任何一辆,自然就不可能在客户手里砸了牌子,
挑战者2没有出口过任何一辆成品,不等于这个系列完全没有出口过相关的零部件和技术。比如南亚方面的阿琼坦克,其毫米线膛炮的整套体系和炮弹,以及主要的装甲模块,都是采购的英国原装货,这些成品,都是在挑战者2坦克上验证过的。不过用挑战者2的技术组装的另外一种主战坦克,也从来没有上过战场;即使上过战场有了损失,那么和挑战者2本身的声誉也基本无关了。实事求是地讲,英国人在发明乔巴姆复合装甲之后,坦克防御能力相对于其他西方国家,还是属于相对最扎实的一家。起码比豹二用空心钢板忽悠要强很多。这种是否脚踏实地的态度,在战场上自然会有完全不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