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在视察部队时乘坐了印度国产的“阿琼”主战坦克。随后,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当即表示,希望能够很快获得辆MK-1A版本的“阿琼”坦克订单,还捧出“总理乘坐国产坦克”的“事迹”来向军方施压。
提起“阿琼”,在上世纪90年代,绝对算是亚洲范围内的一大亮点。乍一看,这坦克的造型还可以,相比当时解放军使用的“五对轮”59式坦克,以及还是圆脑袋的88A坦克,“阿琼”起码在外形上很有“高大上”的味道。然而,“阿琼”很快现了原形,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事实上,印度国内并没有成熟的坦克工业能力,在上世纪60~70年代,印方在英国的帮助下搞出了“胜利”式坦克,实质上相当于英国“百人队长”坦克的印度版,把英国人的部件拿来组装一番,就成了所谓的国产。
实际上“胜利”式坦克的性能并不出色,比英国原装货有所缩水。但即便如此,依然让印度人莫名自信,认为自己已学会如何“独立”造坦克了。然后,印度军方就在80年代提出了“阿琼”坦克计划,要求性能全面赶超西方的“豹2”、“挑战者2”等一流主战坦克水平,给印度基础薄弱的军工业挖了一个至今都填不上的“天坑”……
等到项目一上马,印度人这才发现,炮管、发动机、装甲、车载设备、传动装置等几乎所有领域,印度国内都没有现成产品可用。于是乎,一连串的“买买买”勉强拼凑起了“阿琼”的框架。主炮用英国的L11线膛炮;发动机用德国的降配版柴油机;装甲使用阉割版的英国“乔巴姆”。还有电子设备什么的,能买到的就买,买不到的就自己攒,反正外观上先过个关。
一通乱搞,“阿琼”基本型到年左右马马虎虎算是出来了,可“灾难”才刚开始。国内自产的各种零部件总出毛病,大量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则让坦克的成本和采购价直线上升。印度陆军发现“阿琼”不好用,价格却很感人的“阿琼”,于是宁可进口俄罗斯T-72和T-90坦克,也不愿意用国产货。然后,DRDO就利用对政府的影响力,强买强卖地塞给军方上百辆“阿琼”充数。再然后,这些阿琼好像除了阅兵式之外,从没在演习或边境冲突中露过脸……
印度媒体也有脑子灵光的,看出军方对“阿琼”不感冒,而且一计算发现DRDO正在改进的阿琼MK-1A型性能不出色,价位倒是一路上涨,已堪称世界之冠,比美国的M1A2坦克还要贵出50%,于是干脆给“阿琼”起了“主败坦克”的外号。
然而DRDO的脸皮可并不薄,国内卖不动,就往国外推销,甚至鼓动总理亲自做广告。可就这烂性能和高售价,就是中东的“土豪国”也很难被忽悠住。最终,“阿琼”的接盘工作还是只能由倒霉的印度陆军来完成。没办法,总理莫迪都点了头,陆军就是再不想要这个破烂货,也只能硬着头皮掏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