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16年9月那段时间对岸的湾湾军队又闹笑话了,台陆军旅一辆CM11“勇虎”战车不慎翻覆到溪水中,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的惨剧(CM11取名“勇虎“就是用来壮胆的,底子里是美军年列装的M48坦克,在小编看来这型坦克就是一只暮气沉沉的老“喵“,性能还不如我们的“五对轮“59D)。作为装甲兵,不是被破甲弹、碎甲弹、穿甲弹和反坦克导弹这些弹药击中阵亡的,而是被闷在坦克里淹死了,湾湾陆军这一事故也是让对岸的解放军看醉了。
湾的坦克论颜值和性能“逼格”都太低,下面带大家扒一扒世界上的“高逼格”主战坦克(排名不分先后):
NO.1德国“豹2A7”主战坦克
豹2主战坦克是联邦德国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主战坦克。其战斗全重55.15吨,乘员4人,坦克最大速度72千米/小时,最大行程千米。主要武器有毫米滑膛炮1门,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弹药基数42发。火控系统包括大炮双向稳定、数字式计算机、激光测距、热成像夜瞄装置等。车体和炮塔采用间隙式复合装甲,配有集体式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
德国豹2A7主战坦克在萨托里防务展上首次对外公开展出,该坦克采用所有可能升级,战斗全重达67吨,适于传统军事作战和城区作战,也号称“城市豹”。德国“豹”2A7+主战坦克能够根据用户特种需求进行优化升级,是装备莱茵金属防务公司的L/55式毫米滑膛炮的“豹”2A6主战坦克的改进型,也可从装备L/44式毫米滑膛炮的“豹”2A4/2A5基础上升级。升级组件包括顶置FLW遥控武器站,其上配装12.7毫米机枪和76毫米榴弹发射器;车体正面区域、车体侧部和炮塔也安装附加被动装甲,腹部装甲也作为标准配置,以进一步提高生存力;所有车辆人员、车长、炮长和驾驶员配装增强热像仪,提高度态势感知能力;为适应高温环境,炮塔尾部安装空调;底盘右后部安装辅助动力组件,使得车辆主要子系统能够在主发动机停止运转时工作;车体后部安装步兵电话机;如果需要,车体前部也可安装推土铲。
NO.2俄罗斯T14“阿玛塔”主战坦克
阿玛塔主战坦克在设计上结合吸收了过去十年作战车辆在设计和生产中所有的主要发展和创新,但同时也抛弃了沿用了半个世纪的毫米2A46系列滑膛炮,改为搭载一门全新设计的毫米2A82型滑膛炮,2A82-1M式滑膛炮射击精度提高了15%~20%,射击密集度提高了1.7倍。在研制过程中,设计人员和生产人员尽可能地采用了最新技术。该炮采用自紧和部分镀铬炮管的火炮系统,既可以发射类似的现有炮弹,还有未来研发中的新型弹种。
阿玛塔坦克,在炮塔顶端两侧安装了可以度旋转的烟幕弹发射器,同时还安装了专门向上发射的烟幕弹。坦克乘员的布置方式,是三人都在车体前部的驾驶室内,其中右侧为车长,左侧前方为驾驶员,驾驶员身后是炮长。坦克乘员位于安全封闭的多层装甲舱中,与弹药舱隔开。该车完全计算机化,只需要两名操作人员。每人还可以部署坦克的武器系统。据报道,坦克的瞄准是通过一个有源相控阵天线和大量的多种传感器完成。
NO.3美国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M1A2是美军M1A1第二阶段的改进产品,是典型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并部分具有第四代坦克的某些特征。M1A2坦克配用指挥仪式火控系统,车体和炮塔正面、车体两侧裙部采用了高强度复合装甲。该型坦克目前主要装备美国及其盟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埃及、伊拉克。
M1A2坦克乘员4人,战斗全重千克,车长9.米,车宽3.米,主炮采用毫米滑膛炮,配用高密度、强破坏力的贫铀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具有破片爆炸效果的多用途弹,弹药基数40发。火控系统包括车长独立热像仪,带二氧化碳激光测距仪和热像仪的炮长稳像式瞄准镜等。其中二氧化碳激光测距仪比普通激光测距的范围更大,穿透烟幕和烟尘的能力更强;驾驶员的热观测仪使其视野扩大,夜视能力提高。坦克最大行程.6千米,最大行驶时速67.6千米,越垂直墙高1.米,爬坡度31°,涉水深1.米。
NO.4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勒克莱尔采用钢制全焊接车体与炮塔,车体与炮塔本身拥有一层基底装甲,炮塔四周并可加挂复合装甲,这使得勒克莱尔成为继以色列梅卡瓦MK-3之后,全世界第二种使用模块化装甲技术的主战坦克。勒克莱尔炮塔与车体正面的主装甲是由氧化铝陶瓷与高硬度钢板构成的复合装甲。
勒克莱尔配备一门GIAT的CN--26型mm52倍口径滑膛炮,CN--26主炮沿用AMX-30以来的典型法式设计,为了追求内弹道性能而未设置炮膛排烟器,改从战斗室内以压缩空气将开火后炮管内烟硝吹除。勒克莱尔的主炮采用自动装填系统,故省略了装填手,全车仅编制三名乘员,自动装填不仅能减少人力需求,进而使得坦克体积能更加紧致,此外还可大幅提高射速(达每分钟12~15发)。
NO.5英国“挑战者2”主战坦克
NO.6以色列“梅卡瓦4”主战坦克
年第一台梅卡瓦Mk1型坦克交付以色列国防军,梅瓦卡主战坦克迄今为止已发展了四代(分别为Mk1、Mk2、Mk3、Mk4),亲历了以色列已爆发的多次冲突,是当今世界经历实战次数最多的主战坦克。
该坦克的车内布置与普通炮塔式坦克不同,战斗舱在车体的中部和后部,驾驶舱在车体前左,车体前右是动力舱。驾驶员有1个向左开启的单扇舱盖和3个潜望式观察镜,中央1个可换成被动式夜视镜。驾驶舱与战斗舱之间有1通道,驾驶椅向前折叠时,驾驶员可以通向战斗舱。
Mk4型沿用Mk3型的毫米滑膛炮,但反后坐装置已改用压缩气体作为储能元件。车体后部可以储存炮弹,弹药装在特制的弹药箱内并放在弹架上。56发炮弹分列左右两侧特制的弹药箱内和弹架上,只有6发应急弹装在炮塔内,可燃性炮弹都放在后部。弹架可以拆除,以便腾出空间乘坐一组指挥人员,或者放4副担架,或者载10名步兵。这使梅卡瓦主战坦克拥有强大的步兵投送、支援能力。
炮塔呈尖嘴状,正面面积小,中弹率较低。后部有个大尾舱,放有电台和液压件。车体后面开有3个门,左边是一个电瓶装卸门,右边一个是三防装置保养门,中间一个门有上下两扇,上扇向上翻,下扇向下翻,可以从车外开启,但车内设有闭锁装置。中间门主要供装卸炮弹和运送伤员,门上有1个容积为60L的饮用水箱。Mk2型、Mk3型、Mk4型炮塔上安装一门IMI型60mm迫击炮作为辅助武器,可发射榴弹、烟幕弹和照明弹。
挑战者2坦克在年开始生产,而第一辆坦克则于年3月竣工,在年进入英国陆军服役。挑战者2坦克曾经击破在米以外的T-62战车,是史上最远的击破纪录。车身安装了雷射测距仪,以及度视野的潜望镜。
该型坦克乘员:4人,长度:8.30米,宽度:3.50米,高度:3.50米,重量:62.5吨。采用“乔巴姆”夹层装甲,主要武器:毫米L30A1线膛炮,辅助武器:7.62毫米L94A1EX-34同轴机枪×1,7.62毫米L37A2车顶机枪×1;采用帕金斯CV-匹(千瓦)柴油发动机,悬挂系统:液气悬挂,平地时速:59千米/小时,马力/重量:19.2匹/吨,最大行驶距离:千米。
NO.7意大利“C-1公羊”主战坦克
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是意大利军方20世纪90年代研制成功的第3代主战坦克。新的主战坦克的原型车被命名为Ariete公羊(意大利语),“公羊”坦克作为意大利装甲部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于年设计完成。年与其他的战车一起通过了意大利军队的全面测试。“公羊”坦克采用复合装甲,并可挂装反应式装甲,炮塔正面倾斜角度较大,外形很像美国的M1A1主战坦克。
意大利公羊坦克车体和炮塔用轧制钢板焊接而成并在重点部位采用新型复合装甲,主要武器是1门由奥托·梅莱拉公司研制的毫米滑膛坦克炮,配有动能弹和化学能弹,火控系统辅助武器包括1挺与主要武器并列安装的7.62毫米机枪和1挺安装在车长炮塔舱盖上的7.62毫米高射机枪,具有核化生化防护系统SP-和英国的雷射警示装置。
NO.8日本10式主战坦克
日本10式主战坦克,由日本陆上自卫队以新中期防卫力整备计画为基础所开发的主战坦克,在开发阶段时称作“TK-X”;是日本第四代新型主战坦克,其作战假想敌为中国99式主站坦克。10式坦克从试作到生产皆由三菱重工负责,年1月开始正式服役于陆上自卫队。
日本10式主战坦克长9.42米(火炮朝前),宽3.24米,高2.3米。净重40吨左右,战斗全重44吨,乘员3人。主要武器为1门毫米口径滑膛炮,该火炮是由莱茵金属公司通过技术转让给日本钢铁公司而生产的。辅助武器有1挺74式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M2HB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此外,10式主战坦克在炮塔两侧还装配了4个烟雾弹发射器、4个激光告警装置和昼夜摄影机装置。
NO.9韩国K2主战坦克
K2主战坦克”又名“黑豹”,由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和现代汽车属下单位“Rotem”以及韩国其它的国防工业公司合作研制。该坦克配备发达的车载控制系统以及毫米波雷达、激光测距仪、侧风速测量仪、激光和雷达照射传感装置。坦克能够自动截获目标并自动跟踪。具有射击自动延迟装置,用于补偿火炮偶然位移。
该型坦克乘员3人(车长,炮手,驾驶),长度10米(7.5米底盘),宽度3.10米,高度2.20米,重量55吨。主要武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授权生产55倍径毫米滑膛炮(备弹40发),辅助武器:50口径(12.7mm)的K6重机枪(3发子弹),7.62mm同轴机枪(00发子弹)。
NO.10土耳其“阿尔泰”主战坦克
“阿尔泰”坦克战斗全重约57吨,采用7对负重轮。最大公路时速可达70公里每小时。最大潜渡达4.1米。舱内共有4名乘员,其中炮长和车长的座位均有昼夜两用热成像仪。主要武器包括一门毫米滑膛炮,一挺l2.7毫米机枪和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
阿尔泰“的主炮为1门由韩国授权土耳其机械与化学公司生产的毫米55倍口径滑膛坦克炮,采用了自紧工艺和内膛镀铬技术,使大炮发射炮弹时降低对大炮的烧蚀。该炮在0米的距离上可穿透毫米的均质钢装甲。
整理:张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