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收编中信基金如虎添翼
嘉实和大成基金否认将跟风合并
华夏基金和中信基金合并在2009年开始有了实质性突破。近日,华夏基金发布公告称,将接管中信基金旗下4只基金,这也意味着国内首起基金公司合并案开始步入正轨。
华夏继续领跑
日前,华夏基金在其站上公告称,根据证监会有关批复,中信经典配置基金、中信稳定双利债券型基金、中信现金优势货币市场基金、中信红利精选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管理人更换为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夏基金将会同中信基金公司及基金托管人办理4只基金的投资管理、信息披露、会计核算、基金份额登记、销售和客户服务等业务的交接工作。
华夏和中信基金合并早在去年已经初露端倪。不过,接管基金公司的核心——基金的管理则意味着这一合并迈出实质性的步伐。由于中信基金旗下只有上述4只基金,因此,华夏此番接管意味着双方的合并步伐进一步加快。
由于华夏已经是基金业界老大,此次中信基金的并入,对华夏来说更是如虎添翼。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信基金旗下有4只基金,资产规模为91.61亿元,在6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7位,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华夏基金作为排名第一的基金公司,旗下管理的基金达21只,资产规模达1888.62亿元,资产净值占比达9.74%,市场份额占比为7.38%。华夏收编中信旗下的4只基金后,管理基金数将增至25只,基金资产净值总额达到1980.23亿元,市场份额将达到10.21%。
人员整合是焦点
对于合并后中信基金人员何去何从,电话采访了中信基金相关人员。她表示,目前公司有着严格的规定,没有权限接受任何采访,至于今后怎么安排,还需要等待上面的决定。该工作人员同时表示,有关这方面的问题还是以华夏基金公司发布的消息为准。
华夏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张厚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对于中信基金人员的安排上基本不会作太大的变动。在基金管理工作交接完成后,可能再进行其他过渡。
至于是否会全部接纳中信基金的员工,张厚奇不置可否,“中信基金规模并不大,员工数目也不多,因此全部接纳应该也不是什么问题吧”。
是否引发合并潮
按照证监会有关规定,一家机构或同意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能超过两家,其中控股基金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由于中信证券陆续实现了对中信基金和华夏基金100%的控股,所以才有了华夏基金和中信基金的合并。
而嘉实和大成基金的实际控股人也为同一股东,不禁让人产生联想,嘉实与大成基金是否会成为下一例合并案?
分别采访了嘉实基金和大成基金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均表示,两家公司与华夏和中信基金的情况并不相同,因此不存在合并的可能。
嘉实公司称,华夏和中信合并是因为中信证券对这两家公司直接控股,而目前嘉实和大成基金共有股东中国人保则是间接控股,和证监会规定的“一参一控”原则并不冲突。
“中国人保通过好几层关系对大成基金进行控股,应该和华夏中信的合并案例并不相同。”大成基金公司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我们目前在公司内部还没有听说关于合并的任何消息。”
国泰君安基金分析师吴天宇表示,嘉实和大成两家基金公司共同的股东方都是间接控股,应该不违背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因此合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