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张文婷/WildAid
曾被誉为人间的[上帝之城]的日内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刚刚在这里结束。第18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大会(CoP18)的个缔约方的代表们为保护濒危野生物种和减少非法贸易已经激烈辩论了11天。支持与反对,交锋与和解不断上演,大会的每一个决议,都牵动着众多生命未来的命运。生存,还是死亡?这一上帝对人类灵*的拷问,放在动物身上似乎就简单和残酷多了,它化作一个个白色的“Yes”和“No”的按钮,牢牢地握在人类手中。
终于在昨天(8月28日),大会闭幕,硝烟散尽,各方代表或喜或忧,纷纷踏上归程。CoP18为野生动物谱写了怎样的未来?小编挑选了一些热点列在下面,供大家了解。
非洲象:重启国际象牙贸易失败,禁贸态度分歧加剧
PhotobyCITES
议题:i)将赞比亚的种群从附录I降级至附录II,允许赞比亚向CITES批准的贸易伙伴以商业目的出口象牙;ii)允许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开放非商业目的狩猎、以及商业目的皮、毛的贸易;允许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和南非的活体动物贸易,等等;iii)将博茨瓦纳、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和南非的种群从附录II升至附录I。
结果:否决
名词解释:
CITES是通过国际合作,保护濒危物种不致由于国际贸易而遭到过度开发。各缔约国履行CTES的具体做法是,通过签发、核查许可证或证明书,控制C
TES附录所列濒危物种的国际贸易,防止因过度的国际贸易和开发利用而危及濒危物种在自然界的生存避免其灭绝。
CITES附录I:有灭绝危险的物种,商业性国际贸易被禁止。
CITES附录Ⅱ:尚未濒临灭绝,允许其国际贸易但受到控制。
津巴布韦的代表称当地社区因无法从大象保护上获得收益而陷入贫穷,医院和学校,因此希望再度放开象牙贸易。但几个南部非洲国家的提案遭到了其他非洲国家的反对,理由是年和年的“一次性”销售库存象牙之后,盗猎激增,非洲象的数量出现了大幅下降。肯尼亚的代表表示:“我们已经有过两次失败的教训。”最终重启象牙国际贸易的两项提案均被否决。由加蓬、肯尼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提出的要求将南部非洲国家的非洲象从附录II升为附录I的提案也被否决。博茨瓦纳代表称:“非洲不是一个国家,我们的保护措施并不一样。我们正在被[全球象牙禁贸]所绑架。”(8月22日TheGuardian)而称自己拥有价值6亿美元象牙库存的津巴布韦更是考虑脱离CITES,以便更好的从自然资源保护中获利。(8月27日,新华社)由此可见,在象牙禁贸的态度上,各国之间的分歧正在加剧。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