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巴巴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寄奴名字的由来 [复制链接]

1#

李延寿《南史》卷一《宋本纪上》记载,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后伐荻新洲,见大蛇长数丈,射之,伤。明日复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觇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中捣药。问其故,答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合散傅之。帝曰:王神何不杀之?答曰:刘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杀。帝叱之,皆散,仍收药而反。又经客下邳逆旅,会一沙门谓帝曰:江表当乱,安之者,其在君乎。帝先患手创,积年不愈,沙门有一*药,因留与帝,既而忽亡,帝以*散傅之,其创一傅而愈。宝其余及所得童子药,每遇金创,傅之并验。”

刘寄奴又名金寄奴、乌藤菜、六月雪、九里光等,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是一味常用中药,最早出自唐代苏敬等所著《新修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其功能时云:“破血下胀。多服令人下痢(苏恭)。下血止痛,治产后余疾,止金疮血,极效(《别录》)。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大明)。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时珍)”当代医学研究表明,该药可以清暑利湿、活血行瘀、通经止痛,主要用于中暑、头痛、肠炎,以及外用治创伤出血、乳腺炎等。由此可见,刘寄奴确实是一味用途很广的中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