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冶 http://m.39.net/pf/a_4699270.html最近我的朋友在对孩子的教育上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到底应该管教孩子到哪一个地步?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
刚开始是因为我朋友的老公认为我朋友管孩子管得太少了。因为她老公的这种看法,让我朋友开始疑惑到底自己是不是对孩子的管教过少的,可是,根据她对孩子的观察看来,她认为现在自己的管教方式应该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方式,可是老公却埋怨她不怎么管教孩子。我朋友为了让她老公的满意,于是她就加强了对孩子的监督。
比说她开始督促孩子们写作业,开始给孩子们定好一天的计划。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她老公是觉得她现在的做法蛮好的。可是孩子那边却闹了意见,孩子认为自己的妈妈管得太多了,让他觉得非常的不舒服。因为她老公、她和孩子三方的看法都不太一样,于是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冲突,那么,她到底应该怎么做才算去协调好孩子的教育呢?
其实我相信我朋友所有的这个问题应该很多的爸爸妈妈都会遇到。因为每一个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自然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会使用不一样的教育理念。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方案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呢?实际上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答案。也就是说,在孩子的教育上没有绝对的正确。但是如果有和我朋友遇到同样问题的父母们,可以选择使用巴纳姆效应的原理来进行对孩子的教育。
巴纳姆效应
那么到底什么是巴纳姆效应呢?实际上巴纳姆效应说的是人们都会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那就是人们都非常需要来自身边的人或者是来自社会的认同和赞许。其实换句话说,巴纳姆效应实际上就是诠释着人是群居动物的这句话的一个心理效应。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研究发现,有些动物它们喜欢独自生活,而有些动物喜欢群体生活,我们虽然是一种高级的“动物”,但是不可免俗的是,我们也会拥有一些类似于动物的习性,比如我们喜欢群体活动,喜欢和我们一样的人在一起。当然,我们和动物还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对他们来说不同的是我们会拥有更加高级的思考。
而巴纳姆效应实际上就证明了我们每一个个体,都不能够完全的脱离社会的情况存在,因为我们一旦脱离社会了,我们就会找不到认同感,就很容易出现迷茫的情绪。其实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人类爱好群居,不能够脱离群体的这一个理论。
那么在了解了巴纳姆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它所代表的含义之后,我们再来聊一聊,如何使用巴纳姆效应进行对孩子的教育。
就拿前面所提到的我朋友例子来说,她现在所遇到的最大分歧就是她和老公还有孩子三个人对于同件事情的感受都不同。老公和她一样是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刚开始的时候她老公认为她教育的太过于松散,这样容易让孩子上学不认真学习,但是当我朋友开始加强管教的时候,孩子那边却又出现了怨言,孩子作为一个被教育者,他觉得在父母这样子的管教下,心情变得非常的压抑,非常的难受。
应该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在了解孩子的需求之后,再去解决问题。
而出现这样子的情况,实际上是因为我朋友不懂得使用巴纳姆效应进行对孩子的教育。因为我朋友过多地把重心放在她老公的意见上,导致于她做了她老公所希望他做的事情之后,反而引发出一系列她和孩子之间的问题。为什么孩子会对我朋友的做法有那么大的运营呢?实际上是因为我朋友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没有去认真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导致于孩子对她的教育方式颇有怨言。
那么孩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父母该怎么做才可以给孩子一个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呢?
让孩子们感受到被认同的感觉。
为什么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被认同的感觉呢?其实这一点就是要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拉近,而这个拉近距离的过程所需要的方法,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巴纳姆效应,父母们要懂得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被认同感,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和父母之间的联系。那么具体父母要如何进行这一步呢?
具体步骤
首先,父母们可以选择一个休息日,来专门跟孩子交流,刚开始父母们可以跟孩子谈论一些比较日常的事情,比如说询问孩子作业完成如何,询问孩子最近遇到一些什么事情或者是问问他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父母们最好在孩子处于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情的时候,再进行接下来的谈话,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前面的这段询问过程当作是对孩子当前心情的调查。
孩子心情如果是比较愉悦的话,对于父母们之后要进行的谈话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孩子的心情是比较低落沉闷的话,父母们也不用过分的担心后面的谈话进行不下去。因为当孩子心情比较低落的话,父母们要懂得抓住这个时机去扭转孩子们的情绪低落的局面,也就是说,虽然现在孩子的心情不太好,但是如果父母们懂得去让孩子把心情变好的话,实际上这个过程也是在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更有利于下一步交流的进行。
其次,在大致上保证了孩子们情绪的稳定之后,父母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步骤,那就是跟孩子讨论一下,他对于某一件事情的看法,刚开始进行时,可以从一些比较小的事情去观察孩子们对于这些事情的情绪是如何的,然后在慢慢地把话题升级到他们对于父母教育的个人看法上。父母们通过这样子的话题升级引导,慢慢地引导孩子们说出他们内心的想法,是有利于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良好的沟通环境,因为父母们可以通过这一次的谈话开始明白孩子们的想法,同时也会开始对后面要调整的东西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最后,父母们要懂得用合理的赞美和夸奖去引导孩子们向前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时候当父母们因为孩子对于教育方式的不满,而开始觉得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有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问题很有可能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夸奖和鼓励过少的原因。
有些父母给予孩子的鼓励是无意义的鼓励,容易让孩子感受到压力。
一般当父母们不懂得去夸奖孩子和鼓励孩子的时候,就很容易会让孩子感受到压力,因为他在完成父母所提的一些要求的时候,他并没有收到一些比较正面的反馈,在这个时候他会觉得非常的压抑,因为他达到父母的要求后,并没有感受到任何的快乐,还会对父母的以后的要求,抱有消极想法。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那么到底要如何对孩子进行一个有积极作用的鼓励,实际上父母们只需要减少那些没有意义的夸奖。那就是减少类似于“你真棒”“你真听话”的话,实际上这类型的“夸奖”并没有起到它本该起到的去激励孩子们向前进的作用。而一个真正能够激励孩子们前进的夸奖,应该是具体到孩子的某个行为。
父母们可以选择观察孩子们日常的行为,然后挑选一些父母们觉得孩子值得继续的好行为、好习惯之后,再进行一个特定的鼓励。其实这个做法就是把鼓励具体化到一个行为,这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孩子最高程度的接收到来自鼓励的正面激励。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